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个人都注定要以自己的方式代表人类”丨对米凯兰杰里来说,这个“方式”就是钢琴!

2016-10-09 老孟 西方音乐评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144p9kwix&width=500&height=375&auto=01962年米开朗杰利 肖邦作品独奏会

钢琴家中的“隐士”

 在20世纪现代钢琴演奏史上,意大利人米凯兰杰里(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1920-1995)和加拿大人古尔德是两个最极端的类型。他们两人身上都具有那种对钢琴的狂热迷恋,且做到了极致,但保留曲目都寥寥无几。米凯兰杰里20世纪70年代后只演奏德彪西、贝多芬和肖邦等少数几位作曲家的作品;而古尔德更是固执地排除一切其他作曲家,只关注巴赫。不同的是两个人努力的方向正好相反:米凯兰杰里喜欢现场演出,他会在现场气氛的启发下灵感焕发、光芒四射;而古尔德则喜欢把自己封闭在录音棚里自说自话。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1278rkvba&width=500&height=375&auto=0米开朗杰利 德彪西《意象集》

 现在即使米凯兰杰里还在人间,估计听他的现场音乐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生前就以不顾听众的感受、喜欢即兴取消演奏会而闻名于世。所以了解米凯兰杰里也就只能以他存世的寥寥几张唱片为依据了,以至于我们现在很难想象为什么他当年轰动世界时被称为“李斯特再世”。所有当时用来形容他的词句,如“充满活力的表演”、“明亮的音色”、“不可遏制的激情”等等,都和我们从唱片上听到的米凯兰杰里丝毫不吻合。我们在唱片中听到的米凯兰杰里没有多少温暖和戏剧性的成分,而更注重高度控制的音色变化,将每个音都提炼到最为本质的程度。他的风格体现在尽善尽美、毫无瑕疵的技巧,优雅的精确度,对音乐与众不同的理解力以及那简单明了、几乎是单一透明的音色中。 

 今天,讨厌米凯兰杰里的依然大有人在,他们认为他只是一位脾气古怪、装腔作势、哗众取宠、浪得虚名的江湖骗子,甚至认为他广受赞誉的德彪西的作品演绎也是有“印”没有“象”,有“光”没有“影”,是高级的“赝品”。米凯兰杰里对德彪西的作品特别是《前奏曲》的诠释确实没有走吉泽金那种“印象派”的路线,还反其道而行之。米凯兰杰里弹出的每一个音都如水晶般透明,弱音虽然几近虚无缥缈,却始终清晰可闻,那无以复加的唯美主义精致风格使所有细节都清晰地呈现在听者面前。米凯兰杰里在钢琴音响方面的独到品位抹去了音乐中笼罩的一些朦胧光晕,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纯净无瑕、略显疏离的冷漠,钢琴声清冷得几乎没有血色。 

 柯尔律治说:“每个人都注定要以自己的方式代表人类。”对米凯兰杰里来说,这个“自己的方式”就是钢琴。他能把钢琴所能发出的各种美妙声音全都释放出来,他在呈现每个音符的细节之美与勾勒全曲的整体轮廓之间保持了至关重要的平衡。

   他弹奏的肖邦《玛祖卡》刻意且不合常规,但精美无比,其造句之简练、表情之平淡,令人惊讶。最后一首《玛祖卡》是肖邦的绝唱,充满着死亡气息,但米凯兰杰里的弹奏情感纯净、透明、澄彻、淡定,好像一种失神的情绪在自然地游走,并渐渐消失在远空中。

   即使面对肖邦《第一叙事曲》这样激情澎湃的作品时,他也依然我行我素,其对钢琴本身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肖邦的关注,那种外科手术刀一般的精确剖析使这首作品成了前所未有的标本,其雕塑般坚实的结构和透彻的和声织体都具有几乎无法模仿的独创性。与其说米凯兰杰里弹的是肖邦,不如说他弹的只是钢琴。对此,我只能说:手术是完美的,但病人死了。 

延伸阅读:1、欧阳江河丨我听钢琴家米开朗杰利丨他如何用演奏重新发明钢琴丨他缘何不为任何听众弹琴;2、波利尼访谈丨他为何在肖邦奖后“人间失踪”丨“今天起,我‘死’了”丨老师米开朗杰利要求他:“十年不许公开演出,十年不许灌唱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139zetdba&width=500&height=375&auto=0米开朗杰利 肖邦《摇篮曲》

欢迎关注每晚古典音乐会

为您推荐最精彩的古典音乐视频

古典音乐微信群开放加入,联系微信17098908309邀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本公众号的图书推荐书店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贝多芬晚期的五首钢琴奏鸣曲莫扎特梅纽因米开朗杰利丨精炼的钢琴演奏发展史丨布伦德尔伊利亚•穆辛丨阿城丨瓦格纳范竞马丨阿格里奇丨托斯卡尼尼郑京和赵晓生肖邦张昊辰郎朗格拉夫曼丨弦乐必读丨郑延益丨400年小提琴演奏史大师记忆丨索弗罗尼茨基丨波格雷里奇尤金娜丨纪念马勒丨重磅译文丨索弗罗尼茨基丨王健谈巴赫丨纪念瓦格纳刘诗昆丨杨梦漪丨“原色李斯特”丨孙颖迪卢卡斯·迪巴格丨古尔达丨霍洛维茨他曾为毛主席演奏丨奥伊斯特拉赫在中国波利尼访谈丨朱晓梅谈巴赫与中国思想以及古尔德丨讨厌孩子的霍洛维茨和喜欢孩子的鲁宾斯坦丨小泽征尔的坚持丨阿格里奇11岁的爱情十六岁便击败奥伊斯特拉赫的内芙丨小提琴家哈西德丨米科夫斯基谈钢琴教学丨纪念阿劳丨著名钢琴家谈肖邦陈萨谈钢琴家生涯丨陈萨语录丨陈宏宽的教、学感悟丨纪念科尔托丨纪念小提琴大师胡贝尔曼丨李传韵但昭义谈培养李云迪、陈萨的经验丨马友友《钢琴背谱十法》丨从解构主义视角看钢琴音乐表演中的个性问题丨听作家余华讲述勃拉姆斯的孤独丨焦元溥:为什么要背谱丨作曲家王西麟谈中国文学家的音乐修养丨我们向“为撒旦交税”的肖斯塔科维奇学习什么?丨李云迪与小泽征尔谈普罗科菲耶夫与拉威尔丨论巴赫音乐的精髓丨古尔德语录丨小提琴家穆特的莫扎特情怀丨现代西方音乐的德法之争丨音乐本身的抽象性保护着肖斯塔科维奇丨十九世纪法国音乐是如何冲破德国音乐束缚的?指挥家郑小瑛访谈贝多芬在我们中间指挥大师克伦佩勒邓泰山:东方语言不是拼音语言,而是音调性语言,这让我们对旋律更为敏感上帝问贝多芬丨你知不知道你这一生为的是什么?来看声乐大师周小燕先生如何传授学生正确保护自己嗓子的妙方廖昌永演唱《老师,我总是想你》,周小燕含泪微笑起身为学生鼓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